泉州“刣狮”又叫“舞狮”、“弄狮”,是泉州最具有特色的南少林武术拳种之一。它既是民间舞蹈又是一种武艺活动,阵容雄伟,技艺高超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是闽南地区一项集武术与民间舞蹈为一体的活动。
泉州刣狮的武术源自明代抗倭名将、泉州人俞大猷所传。据清抄本《西山杂志》载,泉州民间刣狮始于清廷为了铲除福建沿海的反清力量,于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降诏焚毁泉州南少林,逃匿的少林寺僧伏身于寺庙或山村乡野传授少林武功,以“刣狮馆”的名目创建武术馆。
“刣狮”, 闽南话“刣”为“杀”,也就是“杀狮子”。这是南少林武术与狮子舞蹈的完美结合。表演时,由两人扮成狮子,套上“狮衣”。狮头、狮衣、狮尾、眼睛都可以动,其他人扮成武士,手持刀枪剑戟盾牌等十八般武器,围着狮子“大打出手”,狮子则时而左逃右闪、回避兵器的攻击;时而腾空而起勇猛出击扑向人群,表演时,刀光剑影,吼声阵阵,惊心动魄。“刣狮”队套路表演方式,每种兵器有多种套路,不同的出击对象,有不同的套路,有2人,4人,十几人,几十人等等的表演套路,最为出众的是宋江阵表演阵法。
据周焜民编《五祖门研究》收录的黄天禄《宋江武狮阵演排法》介绍,刣狮阵是宋江武狮阵的俗称,主要由绕阵、武术表演与杀狮三部分组成。演排时以师祖、泉州少林五祖拳师蔡玉明的遗旗为前导,其次是长、短兵器,随后以齐眉棍压阵,队列大部分以两人为对。狮阵由大鼓和五音铜击乐器指挥,旗手及前导青龙大刀手在大鼓指挥下完成整个狮阵的演练程序。武狮阵分为四个阵形,即八卦阵、一字长蛇阵、蜈蚣阵和蝴蝶阵,由旗手进行开场舞旗表演,接着先出演双斧(即开旗斧),随后由器械单行、器械对练、徒手双练,穿插进行武术表演,最后由集体藤牌、棍阵结束。杀狮则为青狮与器械对练。
泉州“刣狮”作为民俗表演项目是中华武术文化和闽南文化交融的结晶,作为武术项目完整保存了我国少林五祖拳的传统技艺的精华。“刣狮”的武术套路,具有攻防内涵、蕴含哲理,不仅传承南少林武术的技击功夫,而且将传统技艺升华到艺术表演的形式,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